东南网1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李泽波 文/图)
1月28日晚,网络央视总台春晚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国精彩不断。节春节非从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展示16种非遗技艺,遗焕到压轴曲《难忘今宵》融入戏腔老歌新唱;从主会场鼓槌翻飞、新彩气势如虹的年味《潮汕英歌舞》,到无锡分会场主持人手中满是更悠江南韵味的团扇……百余种非遗元素以鲜活的面目出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眼前,一场文化味满满、网络年味浓浓的中国盛宴温暖了屏幕内外的每一颗心。
在福建,节春节非非遗与年味的遗焕融合也别具一格。2024年12月4日,新彩中国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味福建的更悠漳州木版年画、灯彩(泉州花灯)、网络龙舞(大田板灯龙)等9项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申报。2025年春节期间,福建各地推出216场非遗主题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打造了一个接地气、聚人气、迎福气的非遗新年。
显然,从国家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非遗已经成为当代春节图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注意力稀缺时代,众多非遗项目能够借助春节这一全球性文化符号,以更加集中、直接、生动的方式与大众见面,其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这不仅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此,非遗才能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让非遗与春节这对好搭档继续“走花路”,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比如,丰富春节期间的非遗活动形式,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活动,增强非遗的文化影响力;加强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利用VR、AR、AI等现代科技手段,为非遗的展示、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和渠道,增强节日氛围、丰富节日体验;促进非遗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非遗主题“年味游”线路等。
2025-07-18 14:471766人浏览
2025-07-18 14:202545人浏览
2025-07-18 14:162955人浏览
2025-07-18 14:002174人浏览
2025-07-18 13:40756人浏览
2025-07-18 13:341212人浏览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6年第4季度对床上用品等43种产品质量进行了省监督抽查,并于2017年2月10日在其官网将抽查结果予以公布。本次抽查了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商丘、周口、驻马
为促进国内光伏发电应用,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筹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今年上半年“金太阳&rdquo
管理大部分国家各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是一场事关重大的游戏。这场游戏出现了又一个情节转折,突显出利用笨拙的贸易政策来干预日趋复杂的大部分国家产业所造成的种种危险。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